虞国庆:促进职业教育与园区企业对接

信息来源: 上饶职业技术学院
点击数:
字体: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我省就业形势将十分严峻。着力推进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职业教育是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与就业密切相关,无论是农民工就业和再就业培训,还是提高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职业教育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加强职业教育与工业园区企业对接,是破解当前就业工作难的有效举措,也是推动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途径。

  因势利导,加强职业教育和园区企业对接

  加强对接,能够帮助返乡农民工顺利在工业园区就业、创业。据初步统计,全省返乡农民工中有近三成是由于沿海企业停产、减产而返乡的,这些人中的大部分需要在本地就近就业。但是,由于他们长期从事低端劳动密集型行业,缺乏到省内园区企业就业的技能,造成园区用工结构性供求矛盾突出。据有关部门统计,全省94个工业园区,结构性缺口大概在10万人以上。加强对接,可以实现返乡农民工顺利在我省工业园区实现就业。

  加强对接,能够解决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对接能够及时帮助他们了解企业用工情况,掌握就业信息,化解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

  加强对接,能够解决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之间的矛盾。以往职业学校毕业生大多数没有留在本省工作,和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课程开设与园区产业结构紧贴度不强有密切关系。通过对接,能够有效地把园区产业结构的信息及时传达到学校招生、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等各个环节,提高职业院校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二者间的互相促进。

  着眼长远,打造职业教育与园区企业对接的良性机制

  坚持和完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推动政府统筹协调机制的形成。在2003年省政府推动成立的各地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基础上,着力从制度健全、运转有效、增加成员、加强职能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充分发挥其在加强对接、促进就业中的统筹协调作用。

  继续推进职业教育集团组建,形成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地方职业教育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作用,坚持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既制定切实可行的章程,重点明确招生、教学、就业等方面的职责,又确定成员之间协作、参股、转让、托管、租赁等多种教育和经济业务往来方式。通过政策倾斜、示范指导等办法,引导各设区市的职教集团组建,引导有关行业、院校在全省范围内联合组建,引导与江西六大支柱产业相适应的职教集团组建,加强我省紧缺专业尤其是光伏产业人才的培养。

  建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园区企业用工需求的调研制度,形成职业教育与园区企业对接的信息定期发布机制。在地方职业教育联席会议的领导下,建立由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园区企业、职业学校组成的职业教育与园区企业信息联合调研小组。当前,要以县为单位,工业园区和工业企业建立好劳动用工和岗位需求台账,及时对外发布;省、市、县建立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有关专业设置、培养培训能力的台账。同时,将本地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需求和相关信息及时纳入台账,提高职业学校开展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建立职业学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制度,形成职业教育与园区企业对接的育人与用工机制。把引导和促进职业院校与园区企业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作为解决园区企业季节性用工难的有效办法。当前,要把引导职业院校学生到园区企业实习、见习作为对接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既向企业提供人才,又解决学生就业困难。

  创新思路,建立职业教育与园区企业对接的立体化模式

  与产业对接专业,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市一级范围内统筹规划好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把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规划与园区产业的建设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与当地经济建设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结合起来,避免各县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重复,努力做到“一校一产”、“一校一业”、“一校一品”,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与企业对接育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需求,努力转变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订单培养”与“工学交替”。加强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和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把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有别于普通学校的职业学校校园文化。

  与岗位对接课程,全面优化课程结构。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全面优化课程结构,形成必修课、选修课、特色课相结合的课程体系,鼓励校企共同开发职业学校的教材。

  与车间对接基地,加快校内校外基地建设。大力推行“学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与“企业在学校建立生产车间”的做法,建立起校企合作的物质交流平台。

  与师傅对接师资,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既派教师下企业挂职,又请工人师傅和技术人员进课堂,建立人才交流平台,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与用人单位对接评估,完善评估制度。职业学校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和评价标准改革完善学生评价制度,主管部门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和标准改革完善学校评估制度,把企业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作为学校对学生的重要评价,把企业对学校的评价作为上级管理部门对学校的重要评价。

  与生产对接科研,建立技术研究和开发中心。充分发挥职业学校教师的技术优势,与企业联合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或“工作室”,共同研发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与新产品。研发项目由企业提出或学校自主确立,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自主研发的专利成果进行有偿转让,合作研发的成果与参与企业共享。通过抓科研,建立校企合作的技术交流平台,不断提升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

  与工种对接培训,加强企业职工培训。在职业学校建立“职业技能培训站”、“鉴定站”,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企业职工培训,“送教到企业”、“换岗培训”。

  与厂长对接班子,加强组织建设。在规模较大的学校和规模较大的企业之间探索互派兼职副校长、副厂长的做法,以及时协调和沟通校企合作方面的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