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堂教学如何提质培优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点击数:
字体: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是国家对于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同时,职业教育的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期盼转化为“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的具体举措。而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点,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最有效的途径,能直接完成《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中提出的推动职业学校“课堂革命”这一建设任务。

 如何结合自身的专业和课程进行深入改革,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摆在每一位职业教育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需要教师们积极思考和开展切实的行动。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时,教师应明确和解决好三个基本的问题,即教什么(what)、教给谁(who)和怎么教(how)。

 教什么

 有效处理知识要点

 在教什么的问题中,要具体把握以下四个方面的要点:

 一是每节课的知识信息容量要大。通常情况下,职业教育的每门课程都是在一个学期内完成,除去实习、放假、考试等时间,实际教学周数一般为1315周,在这期间要完成一整门课程所有内容的教学,容量很大。因此,教师要科学地制定教学计划,将所有教学内容合理分配,尤其要保证核心单元的落实,切忌头重脚轻,前松后紧。

 二是将知识点进行合理分类。可以将所有知识点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性知识点,如概念、意义、特点、类型等,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或者练习自主掌握。另一类知识点为核心知识点,如原则、操作要点、流程、实施步骤等,这类知识点通常是教学的重点,学生难以自行掌握,需要教师专业化的指导,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理解与内化。

 三是将所有知识点与岗位实践应用场景建立联系。无论是一般性知识点还是核心知识点,都需要教师不是空对空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而是应该充分考虑知识的应用性,在进行知识讲解时运用生动、具体的实践案例来阐明。因此在备课时,教师要注意设计每一个知识点与实践应用场景的联系,多运用实践场所的图片以及学生感兴趣的、契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案例进行知识点的阐释。

 四是将知识点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映射点。大学生是价值观塑造和引导的最佳时期,将知识点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也为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找到了抓手。有效的课程思政不是在教学中突兀地讲政治课,它是专业知识与积极价值观引导的有机融合。教师在进行知识点阐释时,要充分挖掘知识点的思政元素,积极地设计诠释的语言,自然而然地、润物无声地将思政的理念渗透在专业知识的讲解之中。

 教给谁

 以学习者为中心展开教学设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之中,有效教学才能发生。因此,教师在进行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知识点),更要备学生,充分研究学生的学情,才能有的放矢,精准教学。那应该备学生的什么呢?

 一是备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学习是将新旧经验进行连接的过程,充分把握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才能在最近发展区内拓展学生的新知识经验。为充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在课前帮助学生布置好自主学习的任务,做好后续知识学习的铺垫工作。

 二是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21世纪的在校学习者大部分为网络原住民,他们一出生周围就被电脑、手机、网络萦绕,各种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他们的偏好、需求、社会习惯和技术选择都具有明显的信息时代特征。有研究者基于大学生调查发现,很大比例的学生都进行在线的学习和工作,他们期望获得持续的互联网连通性和基于网络的服务支持,另外,社交对他们也同样重要。同时,当今的学生对于学习的方式、学习的环境以及技术的选择都有很高的期待,他们希望借助这些因素的优势来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处理复杂环境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充分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借助互联网,精心设计学生线上、线下的各类学习活动,满足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应用学习的需求。

 三是要充分预设学生与知识点互动时的难点问题。难点问题是学生在学习时的瓶颈,学生无法通过自学完成相应要求,需要教师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通过自身的专业指导,给学生以支持,为学生学习搭好支架。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将学生的学习难点作为课程最为核心的部分,通过讲解示范、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方式,帮助学生开展有效学习。

四是跟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精准施策、个别指导。教师要具有循证思维,依据学生学习“证据”,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支持。无论是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还是课中的合作学习,抑或课后的实践练习,都要精心为学生设计体现不同能力水平的学习任务单,再根据学生在每个环节的不同表现,进行能力水平诊断,并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精准推送不同难度的材料,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以确保促进每个学生从原有知识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怎么教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由学到做的能力转化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中明确提出要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大力推进“互联网+”“智能+”教育新形态,推动教育教学变革创新。信息技术是一种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无论是线上自主学习的平台,还是查找资料的工具,抑或操作实训的虚拟空间,信息技术可以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已经成为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一个势不可挡的趋势。在当今职业教育课堂中,教师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其贯穿教学的始终,支撑有效教学设计的实施。但需要谨记的是,技术只是一个手段,不是目的,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有效的课堂教学始终把学生摆在中心地位,教师尽最大可能地去创设各种情境条件,引起学生与教材的充分互动,让其在思考、倾听、体验、操作中获得新的进步,正如荀子所描述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有效的课堂教学还需要教师能全面兼顾线上线下、理论和实践,将教学设计落实在“课前—课中—课后”,以混合式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实现从知识学习到实践操作的能力转化。

 下面笔者以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区角游戏环境创设”这一教学内容为例,说明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

 首先,教师依据学情和教材特点将知识点分类,把区角的含义、类型和价值,作为一般知识点,把幼儿园区角环境创设步骤和要点作为核心知识点。其次,将知识点与实践场景展开联系,进行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的教学设计:课前,学生通过知识预习、线上调研(幼儿园区角游戏的种类)和自主测试完成一般知识点的自学。课中,第一步先进行自主学习效果的检验,教师基于学生作业反馈和现场表现,对于一般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提升,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帮助其进一步掌握关键概念;第二步是核心知识点的理论学习,教师通过案例展示、分组研讨等方式,帮助学生明确幼儿园区角环境创设的步骤和要点,其中案例学习是这一环节的关键;第三步是核心知识点的实操练习,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任务情境,并提供小组合作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内化刚刚获得的环境创设要点,此环节也是教师帮助学生从知识获得到能力形成的关键环节。课后,教师将学生带到幼儿园一线,让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的内容应用到真正的实践场所之中,接受实践的检验和修正。

 综上所述,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让学生经历自主学习、情境学习(案例研讨)、合作学习(能力提升训练)、应用学习(实践操作)等几个学习过程,而教师能做的就是通过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搭建一个从learningdoing的桥梁,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岗位核心能力,这正是职业教育课程不断改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