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大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信息来源: 上饶职业技术学院
点击数:
字体:

 

――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2014916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是在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我省历史上职业教育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三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凝聚共识,深化改革,全面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工作。

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 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专门听取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筹备情况汇报。省委强卫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批示。会前,省政府鹿心社省长接见与会代表并作重要讲话。强书记的重要批示和鹿省长的重要讲话,为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各地各部门各职业学校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会前,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各地各部门各职业学校要一并贯彻,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传承辉煌历史,我省职业教育取得了新成绩作出了新贡献

江西是人文昌盛之邦,自古以来就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历史上江西教育兴盛不衰,影响广泛。据考证,职业教育从江西兴起和发展。1896年,江西人蔡金台在高安创办了江西第一所新式实业学堂―高安蚕桑学堂,这也是我国创立最早的职业学校;1905年,江西又创办了江西高等农业学堂,这是江西农业大学的前身。到1940年,全省各地开设的职业教育学校达到22所,江西已成为当时职业教育发展比较好的省份之一。20世纪50年代,江西的职业教育更是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遍布江西各地的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工业劳动大学等半工半读高等学校,为江西社会主义建设总计输送22万名各类人才,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度肯定。1961730日,毛泽东主席亲自写了《给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一封信》,毛主席在信中指出:“半工半读,勤工俭学,不要国家一分钱,小学、中学、大学都有,分散在全省各个山头,少数在平地。这样的学校确是很好的。”这就是毛主席著名的《七三○指示》;很少题字的周恩来总理为当年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亲笔题写校名;朱德委员长将自己的侄子送到江西共大来学习。据外国人考证,这就是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开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江西职业教育传承辉煌历史,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走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省份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国家有关部委对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进展情况综合排名中,我省5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综合评价位居全国第六,其中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200所国家示范(骨干)学校综合评价排名位居第八,江西职业教育的品牌效应凸显。尤其是民办职业教育走在了全国前列,先后有6所民办高职院校升为本科,跻身全国民办高职教育三强。新余市曾经创造的“政府主导、社会投资、自我积累、滚动发展”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被誉为“新余现象”,其现代学徒制和职教园区在全国具有鲜明的创新特色,成为江西职业教育的一大亮点。

江西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一是为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贡献。近年来,我省积极支持发展职业教育,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共有高职院校52所,在校生38万人,占高校在校生数44%;有中职学校534所,在校生66万人,占整个高中阶段在校生数的43%。另外,全省每万人口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数为181人,这一指标位居全国第11位。二是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近年来,各职业院校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战场办学,培养了大批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目前,全省每年约有40多万人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各种专业技术,每年开展的工业园区定向培训、建筑企业从业人员培训、进城务工培训、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各种培训人数超过百万人次,有力支撑了全省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三是为改善民生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全省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得到了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广泛认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高职院校初次就业率达85%,连续多年在全国排列前茅。特别是中职学校学生90%以上的来自农村,通过职业学校的学习,学到了技术,找到了岗位,解决了自己和家庭的生活问题,实现了“培养一个学生、成就一个人才、致富一个家庭”梦想。全省职业院校还主动面向园区企业职工、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等城乡劳动者免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顺利实现转岗就业。职业教育成为了“找饭碗”、“造饭碗”的教育。

回顾这些年来我省职业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一是加强了领导。强卫书记刚到江西工作,就深入职业教育学校调研,指示要加强教育、人社、行业、企业之间的协调配合,加强顶层规划协调,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鹿心社省长亲自协调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困难。各地各部门将职业教育列入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了全省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二是加强了对接。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各职业学校开展了许多富有成效的校企对接活动。如2008年,召开了“抓对接、促就业、看发展”的流动现场会;2009年,出台了《关于鼓励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学生到省内工业园区企业就业的意见》;2010年,开展了“立足产业抓对接,十万学生进园区”的活动;2011年,在全省范围组织开展职业学校与工业园区干部双向交流挂职工作。三是加大了投入。近5年,省财政投入18亿元,用于职业学校能力建设。同时,省财政每年给予普通中专、技工学校生均900元公用经费。从2010起,全面落实中职学校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实现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四是加大了整合。为推动职业教育走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办学道路,各地各部门组建了一批职教集团和职教园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目前,全省共组建了20多个职教集团,已建和在建职业教育园区10多个。

我省职业教育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借此机会,我谨代表省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省职业教育岗位上的同志们表示崇高敬意!向关心支持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二、面对当前形势,增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我省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放开视野,与发达国家和发达省份相比,与职业教育应该承担的使命相比,我省职业教育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一是旧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一些人的思想观念中,上高中、考大学才是“正途”,才能真正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而读职业学校是没有前途的。二是各地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不一。有些地方党政领导甚至教育部门领导,只热衷于抓普通教育,眼里只关心高考有几个上北大和清华,对职业教育关心不够,对多元化成才的方式重视不够。三是职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程度、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渗透程度、职业教育各个层次之间衔接程度不够,造成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不足,内外衔接融通不够紧密,职业院校毕业生成长道路狭窄,降低了职业院校的吸引力。四是职业教育保障机制不够充分。职业院校办学经费普遍不足,公用经费标准偏低,学校基础设施较差,教师待遇比不上同层次的其他院校。五是职业教育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理顺。多头管理、多头审批的现象仍然存在;中高职院校缺乏统一管理;职业培训经费多部门管理,使用效益不高。六是办学特色不明显。“职业教育普通化,办学特色同质化”现象严重,不能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优势办出特色。

上述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省职业教育甚至整个教育体系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第一,从国外的成功经验来看,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提升竞争力的需要。大家都知道“德国制造”就是质量保证的代名词,这其中一百多年德国始终坚持的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居功厥伟,被称为二战后创造经济奇迹的秘密武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欧元区深陷衰退泥沼,高失业率尤其是年轻人的高失业率,成为欧元区各国亟待解决的问题。相比其他国家,德国25岁以下年轻人失业率仅为7.6%,全欧最低,这也得益于德国有效的职业教育。在德国仅20%左右的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其他接受的主要是职业教育。2013年,德国政府推出了引领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工业4.0”,德称之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并把适应这一新要求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作为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来推。大家都知道瑞士有走时精准的瑞士钟表和功能齐全的瑞士军刀,那是什么支撑着高质量、高信誉的“瑞士制造”呢?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是瑞士具有完善而高效的职业教育体系。目前,瑞士约70%的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后选择接受职业教育,只有不到30%的人选择进入高中学习,向高等教育学术领域发展。在瑞士,职业学校出来的人照样可以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瑞士最大银行―联合银行的大老板施图德尔就是职业学校出身,据统计,在日内瓦,75%的老板出自职业学校。另外,还有美国、日本、英国和芬兰等西方发达国家,其国际竞争力之所以一直保持国际领先水平,其归根结底靠的就是人才,靠的就是其国家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高素质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在我国,职业教育并非主流教育,似乎沦为差生的“收留所”,缺乏技术含量和社会地位。一直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中国,要想提升竞争力,把“中国制造”从“合格制造”变成“优质制造”、“精品制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职业技术教育,这无疑也是改变国家自身命运和我省发展命运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第二,从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程度来看,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今年6月,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的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会议规格高、规模大。习近平总书记对会议专门作出长达417字的重要批示;李克强总理会前接见全体会议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刘延东副总理、马凯副总理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杨晶及60多位中央国家部委和人民团体的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其中8 个部委主要负责同志在主席台就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负责同志及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负责同志,部分行业协会(学会)、企业、职业院校、职业教育科研机构负责同志以及部分特邀代表,分别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参加会议。会前,国务院还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等6部门联合下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各地各部门各有关学校和企业要深刻认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功能新定位、形势新判断和工作新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上来。

第三,从我省的发展现状来看,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加快转型升级的需要。目前,我省劳动力不仅数量短缺,而且更重要的是技能结构重心整体偏低,技术工人特别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数量短缺,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2010年我省技能劳动者总量约为 282 万人,占城镇从业人员的36%左右,与发达地区 50%以上的比例有很大差距。其中高级技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50.5 万人,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 17.9%;技师、高级技师 12.4万人,占4.4%。这与我省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供求紧张的矛盾仍是制约我省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瓶颈。我们应该看到,由于我省的发展基础还很薄弱,欠发达的省情还未根本改变,发展仍是第一要务。产业是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目标,必须大力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尤其是制造业的转移,必须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按照省委、省政府今后一段时期产业发展规划,我省正在大力推进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和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产业、先进装备制造、锂电及电动汽车、文化暨创意、绿色食品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正在大力推进旅游业、商贸流通业、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信息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这一切,迫切需要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造就大批适应全省经济建设的高素质劳动者。各地各部门各职业院校要围绕大局,牢固树立“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职教就是抓发展、抓职教就是抓民生,抓职教就是促就业”的意识,为打造江西经济和职业教育的升级版而努力。

第四,从教育综合改革来看,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需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两大重要构成部分,发展国民教育,二者缺一不可。目前,我国的普通教育主要由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构成。基础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重点,是整个教育链条中最基础的环节,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近年来我省基础教育提出了“三大任务、四对关系、五项重点”的改革发展思路,取得明显成效,基础教育总体水平在全国比较靠前。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时下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日益引起关注,尤其人才培养的同质化、学术化,致使人才培养的类型和层次与社会需要产生矛盾,导致人才结构比例严重失调。近年来我省高等教育明确提出了“一个目标、两大转变、五个一流”的改革发展思路,内涵建设明显加强,教育质量明显提升。职业教育是近代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教育与经济的结合点,是把人力资源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教育。应该说,没有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虽然我省职业教育总体水平在全国并不落后,但是与其它类型教育相比,职业教育仍然是教育工作中的短板,改革发展的思路还不明晰。随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我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内在要求,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三、坚持问题导向,明确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核心任务是培养具有技术技能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的需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推动两个转型:即在办学方向上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在人才培养上向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转型;加快构建一个体系:即加快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高水平、有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要“推动两个转型、构建一个体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关键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切实解决学生不愿读、老师不会教、学校不愿转、企业不愿管等问题,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精准发力,着力破解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一)针对学生不愿读的问题,搭建多样化多路径成才“立交桥”。要解决这个问题,不是说几句意义重大的空话就可以 解决的。一直以来,受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学而优则仕”,政府、社会、家长、学生、学校都是浓浓的精英教育情结,“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教育、轻技能培训”,“重研究型人才、轻技能型人才”。针对学生不愿读这些现实情况,首先,要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人才观,充分认识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在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中的不可替代作用,把技术技能人才纳入我省人才培养体系。要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管理体制和培养激励保障机制,为“人人尽展其才”营造制度和舆论环境。其次,要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将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培养相融合,着力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劳动荣誉感,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要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切实增强职业教育对社会、对学生的吸引力。再次,要打通人才成才“断头路”。过去职业教育的学习路径缺乏系统设计,不同类型教育之间条块分割,职业教育体系内部上下不能有机贯通,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之间不能有效衔接。这在客观上导致很多有资格、有愿望、有能力的中职、高职学生失去继续升学深造的可能和机会,导致职业院校学生及家长普遍认为上职业学校就定了“终身”,职业教育成为“死胡同”教育。为此,我们要打破制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天花板”,打通从中职、专科高职、应用型本科到专业研究生的上升通道,为学生多样化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当前重点要解决好“两个关键环节”:一个是解决好本科职业教育缺失问题。省教育厅要加紧研究,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积极引导一批新升本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研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的学位制度。招生、投入等政策措施将来要向应用技术型高校倾斜。另一个是解决好通道不畅问题。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有机的衔接,探索开展中职与高职分段培养试点、中职与应用型本科分段培养试点、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的分段培养试点、专业研究生招收高职毕业生、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培养试点。要推动各层次职业院校的沟通与合作,支持区域内、集团内中职学校、高职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办学,建立各层次职业院校的紧密型联系。要推动职业教育体系与终身教育体系相融合,将中职教育、高职教育与开放大学的专科、本科教育相衔接,实现全日制职业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之间的沟通衔接。

(二)针对教师不会教的问题,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对教师有专门要求,不仅要讲师德有学识,还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这些年,我省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有了加强,但“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高技能教师和专业建设带头人匮乏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学校要把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作为职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要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鼓励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企业相关的生产、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等活动,不断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实践的能力。其次,要完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制度,教育、人社、财政等部门要加大职教师资的培训投入,根据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构成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师资培训,重点在于专业进修和企业培训。要设立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专业教师获得专业技术资格或职业技能资格,成为“双师型”教师。第三,要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补充机制,聘任(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使职业院校有一定比例专业教师来自企业。省编制、教育、人社等部门要按照加快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尽快修订中职学校、高职学校教师编制标准并核定编制,制定职业学校兼职教师聘用办法和职业学校教师准入、职务职称评聘改革办法,切实解决职业教育教师的待遇问题,让更多“能工巧匠”走进学校,让更多行业企业优秀人才到职业教育教学一线,努力改善和优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结构。

(三)针对学校不愿转的问题,明确职业教育学校的发展定位。《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今后原则上中等职业学校不升格为或并入高等职业院校,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不升格为或并入本科高等学校,形成定位清晰、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当务之急,我们必须戒除地方本科高校和职业院校办学中存在的功利倾向和面子心理,找准定位,引导学校立足自身优势和特点培养各类技能人才,不盲目攀高,不越位错位,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办出特色、形成品牌。首先,要围绕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职业教育要着力实现经济目标、民生目标和社会目标三个目标”的要求,加快推动职业教育在办学方向上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服务转型,在人才培养上向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转型。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把职业教育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协调互动;要以实现高质量就业为导向,把职业教育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出彩人生奠定坚实基础;以促进公平公正为要求,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健全就业和用人的保障政策,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其次,要按照职业教育类型进行人才培养,在“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通道”的总体思路下,实行分类培养,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和民族传统工艺振兴需要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专科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重点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等。这样的定位,有利于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根据自身情况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办出自身特色;有利于遏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简单化倾向;有利于揭示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差异、技术与技能的差异,以及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中间地带人才的存在及其特征。再次,要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多样化需求,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当前我省职业学校专业设置重复,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很多需要人才的领域却又缺少相应的专业来培养。各级各类职业院校要根据人才市场需求、企业用人需要和经济发展需求,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特别是要引导职业学校重点建设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品牌专业,进一步加强贴近区域产业发展的特色专业建设,重点提升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

(四)针对行业企业不愿管的问题,大力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一头是教育、一头是产业,具有鲜明的跨界性,必须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来实现。国内外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然而,从我省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看,要真正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还有较大的困难,校企合作还只是松散型、浅层次、随机性的,一直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针对这种现状,首先,学校要主动针对企业需求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学校培养培训与区域经济发展及企业需求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增强对企业的服务和支持能力。其次,政府要鼓励和引导企业深度参与学校教育教学。通过职教集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校理事会等形式,使企业参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支持专业建设、教师培养和学生实习实训。鼓励企业将工厂开到学校,将学校办到工厂,在学校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职业教育成本转移机制,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水平。第三,发改、工信、农业、旅游、商务、国资等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要发挥对职业教育的指导作用,大力推进产教结合,密切职业教育与产业的联系,促进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全省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第四,要研究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省教育厅可商省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江西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促进办法》,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内涵、原则、合作内容、双方互赢的实现途径以及政府促进校企合作的形式等作出全面规定,如明确设区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要设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专项资金;企业要切实履行《职业教育法》规定的“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和专业教师的企业实践”的法律义务;企业委托职业院校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对职业院校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时造成的企业损耗由政府进行补贴;学生实习实训安全责任应由学校、企业共同分担,并区别对待等。

(五)针对中职学校“散、小、弱”的问题,加大职业教育的资源优化整合。中职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处于基础地位,我省现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534所,其中,普通中专78所、职业中学260所、成人中专91所、技工学校105所,另有8所本科院校和49所高职院校招收普通中专层次的学生,平均每所中职学校在校生为1105人。总体上看,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散、小、弱”现象比较突出。下一步,我们要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总体思路,加大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优化整合,通过努力,使全省保留200-300所左右的达标中职学校。首先,整合优化市、县(区)职业教育学校。要以设区市为单位整合区域内各类职业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设区市政府的统筹作用,尽快编制职业教育规划与布局方案,打破部门和学校类型的界限,通过优化学校布局和专业布点,向具有竞争优势和办学活力的学校积聚,建成一批支撑区域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今后要按照“一县一校”要求,通过合并、划转、重组等形式,优化整合县域内的中职学校资源,停办和撤消一批不达标的学校,确保县办中职学校生均规模在2500人以上。第二,整顿民办学校。对经审核没有产权、没有校园和校舍、没有正常办学经费来源,办学规模较小,靠以学养学的民办中职学校,要坚决予以停办和撤消。通过整顿,进一步规范民办中职学校的办学行为,提高民办中职学校的办学质量,确保民办中职学校的校均办学规模达到2000人以上。第三,推动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共享。要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专业联盟建设、职教园区建设,推进区域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共享师资、课程、实训设备和技术等教育教学资源。第四,探索专业教学考核与技能鉴定结合办法。探索实行中职学校和技工学校“挂双牌”和“双证互通”试点,加强中高职教育与技师教育的衔接,根据高等学校设置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系列;让中职学生拿到预备技师证书,让技师学生拿到学历证书。请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尽快研究出台实施办法。

四、增强工作合力,共同推动我省职业教育再上新台阶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关系全省改革发展全局的战略大计。方向已定,贵在行动,重在落实。各地各部门各职业学校和企业要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把职业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突破口,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督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江西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是落实政府责任。习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这一重要指示,从国家战略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对各级政府的职责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期望。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责任,强化责任意识,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政府主要领导业绩考核指标,履行好保基本、促公平的主要职责。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教育发展的统筹规划,协调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形成齐抓共管,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大合力。要转变政府职能,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该放的放掉、该管的管好,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要对《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进行任务分解,明确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和责任人,确保任务到位、责任到位、各项工作全面到位;要抓紧研究制订各项配套政策,特别是在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推进社会力量办学、完善‘双证书“制度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

二是加大经费投入。职业教育实施的是专业教育,需要比普通教育更多的设备、场地和专业技术人员,没有政府的高投入,职业教育很难实现专业化教育目标。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完善职业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确保职业教育经费支出与当地财政经常性支出和教育经费支出同步增长,职业教育项目配套经费要全部落实到位,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要落实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使用有关政策,企业应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以按2.5%提取,用于企业职工特别是一线工人的教育和培训,确保职业教育经费稳定增长。要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各级财政对公办职业院校的学校建设、公用经费、专项经费,要与普通学校一样予以保障。要依法制定和落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完善公平公正、多元投入、规范高效的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逐步建立职业院校助学金覆盖面和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推行以“直补个人”为主的支付办法。要加强职业学校达标学校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办好一批高水平示范校和品牌专业,引领带动全省职业教育发展。要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管好地方主管的院校。除了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外,还要建立健全多渠道的职业教育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运用利益的纽带和公平的规则,鼓励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鼓励支持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参与民办职业教育,使发展职业教育成为教育和产业界的共同行动。

三是加强督导检查。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职业教育学校督导评估标准,用统一标准衡量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要研究制定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建立职业教育定期督导评估和专项督导评估制度。要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其结果将作为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职业院校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政绩考核、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要研究制定市职业教育工作评价办法,督促市政府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要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定期开展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专业教学情况评估。要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资金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适时组织评估,严查各类职业学校“双重学籍”、“虚假学籍”等问题,防止管理漏洞,对贪污、截留、挪用、套取经费等违法违纪问题,决不姑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四是营造良好氛围。要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介特别是主流媒体,广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张旗鼓地宣传职业教育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人物,大张旗鼓地表彰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典型,宣传他们的劳动价值和社会贡献,以鲜活事例展示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果,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行行出状元”的社会氛围,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引导全社会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择业观,都来关心职业教育,支持职业教育,引导全社会确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尊重职业人才的观念,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改变职业教育长期被边缘化的地位,为职业教育大发展奠定深厚扎实的环境基础和社会基础。

同志们,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承载着江西绿色崛起的新希望,寄托着全省人民对教育改革的新期盼,使命光荣,任重道远。我们要站在党和国家全局高度,深刻认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示精神,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破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难题,为实现我省教育现代化,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